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有點荒腔走板的科博館生老病死展場 03-17-2017

 有點荒腔走板的科博館生老病死展場
    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的『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常設展場』,2006517日開幕,是科博館13個常設展場中,相當新的一個展場,可惜不知是何原因?從「生」到「死」的展區,都有若干的錯誤在其中!
    身為科博館的志工,心中曾經相當的猶豫,毫不隱瞞的指出館方的錯誤,算不算是不厚道?但是最後決定寫這篇BLOG的理由是:科學最終的目的是追求真實,而觀眾們、網友們應當有知道真實的權力!
    「吾愛科博館,但吾更愛真理!」
    錯誤之一:當一走進展場,左面牆壁上展示著第一~第九個月胚胎的實際照片,而其中第一個月的神經胚照片是錯誤的!
該圖應是21天的神經胚,而非1個月的神經胚圖。



01. 展場牆面第一~第九個月胚胎的實際照片,而其中第一個月胚的照片,標示的時間有錯誤!


02. 科博館展場牆面標示的時間是1個月(1 month)



03.這是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有關神經胚發育的一張照片,放大的倍率170倍,受精後的時間標示21days…。幾乎與圖02.一模一樣的照片,然而胚發育的時間標示得顯然不相同。
    到底一個月的神經胚是發育成甚麼樣子呢?請看圖04以及圖05



04. 4星期胚的實際照片,已開始發育形成手芽、腿芽、尾芽。心臟、體節等也清晰可見。顯然與圖02相差很多!



05. 4星期的神經胚—腦部、體節、手芽、腳芽、尾芽等已清晰可見
(此為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插圖)
錯誤之二:精心打造的DNA鋼骨模型,卻無主要溝、次要溝的區分



06. 典型的B-DNA雙股螺旋,清晰可見具有主要溝(=大溝);次要溝(=小溝)之分。
1.主要溝—是基因調節性蛋白質結合的位置。
2.次要溝—功能不詳。



07. 展場壓克力保護的DNA鋼骨模型,看不見有主要溝(=大溝);次要溝(=小溝)的區分,是一個不正確的DNA模型。Photo by Frank
錯誤之三:展場組織工程面版的範例:2006年設立的展場,居然就能以組織工程的方式修復腰脊髓?!




08. 展場面板有關組織工程的舉例,是以支架等修復腰脊髓(步驟1~步驟6),請特別留意步驟3,面板上寫道:神經導管中給予幹細胞或成熟細胞(如許旺氏細胞)Introduce stem cells or mature cells(such as Schwann cells) into the tubular scaffold這是一句大有問題的敘述(詳見錯誤之四)Photo by Frank

    脊髓最保守的估計,應該由超過上百萬個神經元所組成。而神經元是非常不容易培養成功的細胞!直到2008年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Douglas H. Smith, MD團隊,才能將人的背根神經節(=感覺神經節)中之4個神經元,體外培養了一個月,同時建立了第一個組織工程神經細胞培養系統,論文發表於ScienceDaily website



09. 2008年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Douglas H. Smith, MD團隊,才能將人背根神經節(=感覺神經節)4個神經元,體外培養了一個月。



10. 2015年才能以組織工程技術,修復一條不超過200個神經元組成的小條神經。(圖中每一個橘色的小圓點,是一個神經元的細胞本體(Soma))
    2006年開幕的生老病死展場,居然就能以支架等組織工程技術修復腰脊髓?我衷心希望這在科學上是已經真正發生的事!但問題是這是真的嗎?2015年科學人上的專文報導,用幹細胞用組織工程來修復腦或脊髓,是幾十年之後或許會成功的事。

錯誤之四:中樞神經系統(CNS)形成神經元軸突髓鞘是—寡突膠細胞(Oligodendrocyte)
周邊神經系統(PNS)形成神經元軸突髓鞘的才是—許旺細胞(Schwann cell)
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卻添加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膠細胞—許旺細胞至神經導管(the tubular scaffold)(請參考圖08步驟3)那不是拿牛頭去對馬嘴嗎?



11. 腦和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髓神經屬於周邊神經系統。
面板舉例是腰脊髓損傷(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請參考圖11.腦以及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卻添加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膠細胞—許旺細胞?


12. 中樞神經系統(CNS)形成神經元軸突髓鞘(藍色部分)的是—寡突膠細胞(Oligodendrocyte)
周邊神經系統(PNS)形成神經元軸突髓鞘(藍色部分)的是—許旺細胞(Schwann cell)
圖片來源:http://www.istockphoto.com/vector/schwann-cells-and-oligodendrocytes-gm527617719-53344130

錯誤之五:恥骨聯合是連接兩塊恥骨間的軟骨關節。本身並沒有角度可言。恥骨弓才有銳角(男性為銳角)、鈍角(女性為鈍角)之分。
12.紅色箭頭指的位置也不對,紅色箭頭指的是右邊的恥骨。
---此為中國醫藥大學放射線部主任  陳中和《木乃伊的醫學研究》一文中之誤植,而科博館未做查證就原稿展示在展場上。



13. 生老病死展場「死」的展區,木乃伊頭部後方的面板之照片。Photo by Frank

骨盆 (=髖骨)之補充說明
(1)由髂骨、坐骨、恥骨三塊骨骼接合而成。
(2)三塊骨骼在胚胎時獨立存在,出生後癒合成一塊髖骨。
(3)恥骨聯合是連接兩塊恥骨間的軟骨關節。
寫這篇BLOG不是為了要「踢館」!
相信只要是人都會犯錯,可是錯了要知道修正呀!
畢竟2006年開展至今已十一個年頭過去,
科博館生命科學廳生命科學展場,還是依然故我,令人感嘆?!
也希望網友們,下次去參觀時,不要再被誤導了!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相信公理自在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我曾任教於陽明大學,是一名教生命科學教了快三十年的老師,許多內容,班班相同,年年流轉,教了快三十年早已深植腦海中。約8年前因病退出教壇後,發現有些生命科學的事已開始逐漸慢慢淡忘了,不由得想起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MacArthur)的名言“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目前唯一沒變的是對生命科學的喜好與熱誠,有靈感時塗塗鴉一些心得和網友們分享 這是Blogger的緣起。

網誌存檔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