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芸芸眾生展場參考資料10之2 加拿大凍原(Tundra of Canada)


芸芸眾生展場參考資料102 加拿大凍原

May & Frank編寫 

芸芸眾生展場的第一個生態系:加拿大凍原(Tundra of Canada)




01. 看到展場這張「加拿大凍原」的告示牌,真的會讓人覺得滿頭霧水!

凍原(Tundra)的定義不就是樹線以外的區域嗎!

不知誰能告訴我,這張加拿大凍原告示牌後方的那些針葉樹,

又是怎麼會出現在照片上的呢?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02. 展場的面板清楚的說明:凍原─樹木線以外的大地。(Photo by May)




03. 展場的面板說明─凍原(Photo by Michael)




04. 展場的面板說明─虎耳草、甜茅香、無莖古綿。(Photo by Michael)




05. 展場的面板說明:凍原的溼地和池塘植物─北極毛莨、棉草、杉葉藻、木賊。(Photo by Michael)





06. 展場的面板說明:凍原旱地之植物─越橘、樺樹、麗委陵。(Photo by Michael)




07. 展場的面板說明─麝牛、紅領瓣蹼鷸 (Photo by Michael)




08. 紅領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的實際照片──展場未展示。


活動習性
成群
食性
肉食性
成鳥羽色描述
冬季羽色背灰腹白,眼周圍有黑色塊,夏季時頭色轉灰,喉部轉紅向上延伸至眼後,翅膀亦偏紅褐帶斑紋。雄鳥夏羽顏色較淡。




09. 展場加拿大凍原(Tundra)生態系的部份景致。


凍原的特徵:

1.  凍原,又稱為苔原,指在樹木線以上、生長著低矮植被(如地衣等。)且地下具永凍層(permafrost)的地帶。氣候相當的寒冷,每年僅有極短的植物生長期,所以僅有一些低矮耐寒的木本、多年生草木植物、苔蘚和地衣生長。

2.  由於氣溫低,生長期又短,大部分植物生長緩慢,不但矮小,且呈現匍匐狀生長。

3.  凍原是冰河消退之後才暴露出來的新生地,上次冰河時期距今3000年~15,000年之間,所以凍原是非常年輕的生態系。

4.  分布:高緯度氣候寒冷區(加拿大、西伯利亞、格陵蘭、冰島),約佔陸域的25%,地表以下,具有永久凍土(Permafrost)

讀者文摘1990年五月號pp.3135《亞洲冰河時代遺產》
33頁有關:永久凍土(Permafrost)
在西伯利亞,它覆蓋的面積至少有美國那麼大,從葉尼塞河伸展到白令海,再南下伸入蒙古和中國東北。
凍層在阿拉斯加最多只深入地下600公尺;
但在西伯利亞有些地方的凍層深達1500公尺

5.  年降雨量:200300毫米(mm)

6.  溫度範圍:-30℃~10

7.  植物:

(1.)    苔蘚、地衣、多年生禾草、低矮的小灌木(北極:薄雪草、柳葉菜、

      北極毛茛、甜茅香、矮樺、越橘、棉草等)

(2.)    生長於阿爾卑斯山高海拔的薄雪草(Edelweiss),是瑞士引以為傲的國花。

(3.)    生長緩慢。

(4.)    生長季節時,會迅速開花或利用根、莖來繁殖。

8.  動物:

            旅鼠、極地松鼠、馴鹿、北極熊、雪兔、麝牛、北極兔、北極狐、

            雪鴞、松雞、雷鳥、翻石鷸、黑雁、極地燕鷗等。

      適應嚴寒的方法:冬眠;厚毛皮及脂肪層;龐大的體形。




10. 北極凍原生態系(Arctic Tundra)的主要植物以及動物

(因沒有適當的加拿大凍原生態系的代表圖,故以北極凍原代替)





  凍原生態系的植物:



11. 薄雪草(可惜展場沒有展示,請看牠的美麗,牠是瑞士的國花,也是經典電影《真善美》中旋律優美歌曲中的「小白花」。) 凍原的生產者之一─薄雪草

(展場沒有展示)














12. 凍原上的生產者之二──越橘(展場沒有展示,面板上有敘述。)




13. 凍原的生產者之三─甜茅香(Hierochloe odoratasweet grass)















左圖為開花之前的照片;          右圖為開花時的照片。

(展場沒有展示,面板有敘述。)






14. 甜茅香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分佈圖。





15. 凍原的生產者之四,苔蘚上長出的小花——北極雪毛茛

(展場沒有展示,面板有敘述。)





16. 凍原的生產者之五,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

(面板有標示,展場未展示。)




加拿大凍原生態系展示的動物:

1.  旅鼠(Lemming) :旅鼠體重約100克重與極地松鼠為凍原之初級消費者。



17. 棕旅鼠及雷鳥的面板。
旅鼠和地松鼠族群的數量,決定了北極狐、雪鴞族群的數量。
如果這一年旅鼠和地松鼠的數量多,則北極狐、雪鴞的數量也多,反之亦然。




18. 展場展示的棕旅鼠(Lemming)Photo by Michael

(1.)   不冬眠,終年活動。

(2.)   冬天時會在積雪下挖走道。

(3.)   旅鼠是凍原重要的初級消費者,族群量常會驟增或驟減,而影響到次級消費者:例如北極狐、雪鴞族群的數量。




19. 極地松鼠的面板。




20. 極地松鼠(展場未展示)


2. 雪兔




21. 展場的雪兔(Photo by May)




22. 雪兔:體形較一般兔子大。

冬毛密而長,通體雪白,僅保留黑色的耳尖與眼周一個極密的黑環。

夏毛體背面為褐色、灰色或黄褐色等;耳殼外侧邊缘白色。






23. 北極狐及北極兔的面板。


3. 北極狐




24. 展場的北極狐(photo by Michael)




25. 北極狐(Arctic Fox)

(1.)   北極狐腳底有長毛以禦寒(請注意微微翹起的左後腳,可看到相當厚的腳底毛。)

(2.)   北極狐又名白狐,夏季毛灰黑色,冬季毛白色,冬季不冬眠,主要食物為旅鼠和極地松鼠。

(3.)   北極狐能以身體的重量,壓垮旅鼠建構的地道而捕食之。






4. 雷鳥:




26. 展場的雷鳥(Lagopus mutus)─凍原生態系的初級消費者。

雷鳥(Ptarmigan);又名柳松雞(Willow Ptarmigan)Alaska州的州鳥

 雷鳥腳部具有羽毛以禦寒冷。

(1.)    雷鳥體長約40公分,善走,亦能在雪地上疾馳,飛行迅速,但不能飛遠。在夏季,牠身披栗褐色夏裝,並帶有不規則的黑色及鏽褐色斑紋,在落葉和

(2.)    枯草叢堆中很難被發現;冬季,牠又換上雪白的冬裝,在雪地上行走也很難發覺。

(3.)    雷鳥經常二、三十隻結群生活,到了春天才各自成雙結對自由婚配。雄鳥

      善於在清晨或傍晚引吭高歌。幼鳥出殼後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開始也能 

      吃些昆蟲,以後與父母一樣以樹芽、嫩枝、漿果、種子為食。雷鳥有時也

      像雞一樣喜歡吃些小石子,用來磨碎嗉囊裏的植物纖維。

(4.)    世界上雷鳥共有四種中國有兩種,分佈在黑龍江流域和新疆北部,是典型的寒帶鳥類,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狩獵鳥類,肉味鮮美,絨羽的經濟價值很高。





27. 雷鳥的照片之一,屬於凍原生態系的初級消費者。





28. 雷鳥的照片之二,不像雞有四或五隻腳趾,雷鳥腳只有三根腳趾。






29. 展場面板的雪鴞、黑雁、馴鹿、北極雁鷗。


5.    雪鴞(Snow Owl)




30. 雪鴞(Snow Owl):雪鴞是北極凍原地區的留鳥,棲息於海平面至海拔300米以下的苔原地區。




(1.)    雪鴞屬於體形較大的鴞類,體長約為5070公分,體重12Kg,雄性體型明顯小於雌性。

(2.)    雪鴞的羽毛非常濃密,使它們能在氣溫50℃的環境下還能保持3840℃的體溫。

(3.)    與很多鴞類不同的是,雪鴞在很多地域屬於晝行性鳥類(為了適應北極長時間幾乎永晝(極晝)的特殊環境,所以變成晝行性鳥類),在白天目光仍然銳利,能準確的捕捉獵物這在鴞形目中是極為罕見的。




31.頭轉動了180度的雪鴞,最大程度,雪鴞的頭可旋轉270

     捕食鼠、兔等小型動物為食,有時也捕捉雷鳥的幼鳥




32. 展場的雪鴞(Nyctea scandiaca)Photo by Michael



6.  極地燕鷗(Arctic Tern)

(1)北極燕鷗以其長途遷徙而聞名;牠們每年從北極的繁殖區飛往南極,然後再飛返北極。

(2)這麼一個來回各19,000公里的遷徙旅程,令這種鳥每年能看見兩個夏天及全球所有動物每年所見過最多的白晝。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於地球往月球來回一次——760,000公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33. 極地燕鷗(Sterna paradisaea)





34. 極地燕鷗飛行的路徑圖─沿著歐洲及非洲的海岸線飛越赤道到南極。再沿著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海岸線回到北極築巢。


(1.)    體長30公分,體重只有100公克,平均壽命30年。

(2.)    地球上目前已知遷移路徑最長的動物。




35. 展場畫布上的北極燕鷗。




36. 面板上的翻石鷸、雪鵐、地衣。


7. 翻石鷸(Arenaria interpres)




37. 翻石鷸。

(1.)    翻石鷸的體型矮胖,看起來十分的滑稽。

(2.)    牠們在繁殖季時體色非常醒目,由栗色、白色和黑色交雜而成,再配上橙紅色的雙腳,很容易地就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到了冬天,翻石鷸身上的栗紅色就會消失,而換上單調且樸素的深褐色大衣。





38. 雪鵐(Snow Bunting)─展場未展示。


(此網頁中有一些相當不錯的鳥類照片,喜愛飛羽的網友請別錯過了!)




39. (加拿大)雁(學名Branta canadensis),鴨科黑雁屬。

(1.)    像許多雁鴨般,會飛到凍原繁殖。

(2.)    黑雁六月中旬飛抵極地,九月中旬轉往溫暖的大西洋或太平洋海岸,遷移路程很長。



8. 麝牛(musk ox)




40. 展場上展示的麝牛,右為雄麝牛,左為雌麝牛




41. 兩旁為公麝牛(musk ox 學名Ovibos moschatus) 頭上有明顯的厚角,稱為疣凸,功用是來保護頭部。中間為雌麝牛,頭上沒有疣凸。


(1.)    麝牛又稱麝香牛因為雄性麝牛在交配季節時尿液中會散發強烈的氣味而得名。雌雄都有寬大的角,向下斜長的毛皮,可長達1公尺,以使雪順利滑落。

(2.)    體長1.92.3公尺,體重200410公斤。─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3.)  公麝牛頭上有明顯的厚角,稱為疣凸,功用是來保護頭部。

(4.)  麝牛的粗糙的保護表毛底下,有一層名為奎衛特(Qiviut)的濃密絨毛。奎

      衛特是所有動物中最輕暖的毛。─國家地理頻道《野性俄羅斯:極地風情》

(4.)    a high quality knitted scarfby Qiviut(高品質奎衛特針織圍巾) can cost more than US$300,[3] but will last over 20 years with good care.

英文資料來源http://www.ngc.com.tw/ngcpedia/



麝牛又稱麝香牛,儘管長得像北美野牛,但是許多方面都更像羊亞洲羚牛(Asian takin)的近親,可以說是一種超大型的野羊。



Watch Musk Ox Battle One of the Harshest Climates on the Planet _ Short Film Showcase - YouTube (720p)




9.  馴鹿(Reindeer)─展場畫了幾隻於最後方的畫布上(參考圖43)




42. 馴鹿,又名角鹿

(1.)    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雌馴鹿的體重可達150公斤,雄性稍小,大約90公斤左右。但無論雌雄,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這是馴鹿區別於其它鹿種的顯著特點之一;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展幅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出來。

(2.)    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在中國,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





43. 雪鴞右後方畫布苔原上畫了幾隻馴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我曾任教於陽明大學,是一名教生命科學教了快三十年的老師,許多內容,班班相同,年年流轉,教了快三十年早已深植腦海中。約8年前因病退出教壇後,發現有些生命科學的事已開始逐漸慢慢淡忘了,不由得想起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MacArthur)的名言“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目前唯一沒變的是對生命科學的喜好與熱誠,有靈感時塗塗鴉一些心得和網友們分享 這是Blogger的緣起。

網誌存檔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