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科博館恐龍廳的補充參考資料 PART ONE 09-05-2018



科博館恐龍廳的補充參考資料 PART ONE

恐龍的演化:

A.  館方說法:恐龍是脊椎動物家族的成員之一,屬於雙弓爬行羊膜類中的祖龍類(Archosaurs)。牠最主要的演化特徵均與行動有關,這包括了骨盤內部結構(髖骨上開放式有孔的凹孔),和大腳骨與骨盤的連接方式等(股骨頭端呈球狀,可以朝內嵌入髖骨),使得牠們四肢直立,而不像其他爬行動物的爬行姿態。牠們早23000萬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直到65百萬年前的滅絕,牠們在地球生活了16000多萬年。

文字來源:





B.  所有的恐龍大多是蜥臀類(Saurischia)和鳥臀類(Ornithischia)恐龍,我們現在知道蜥臀類恐龍是最早出現的,在2.28億年前,牠們首先在南美洲出現並且快速向全世界發展。

       接下來在2.1億年前,恐龍的一小群在南非演化成鳥臀類,這些植食性

       的恐龍的嘴長的像鳥喙,骨盤變得有利於容納一個較大的消化系統,這

       樣的消化系統能從植物中吸收更多的營養,鳥臀類不像蜥臀類那樣迅速在世界各地繁衍,在較早的6000萬年間,鳥臀類非常稀少,直到侏儸紀晚期,牠們才演化出許多新種類。

                           -----From Amazing Dinosaurs三疊紀的恐龍》

      
蜥臀類(Saurischia) 恐龍
鳥臀類(Ornithischia) 恐龍
演化出現時間
      2.28億年前
     2.1億年前
演化出現地點
    首先在南美洲出現
   首先在南非演化
演化的趨勢
演化形成後快速向全世界發展
6000萬年間,鳥臀類非常稀少,侏儸紀晚期,牠們才演化出許多新種類



所有現生或已滅絕的爬行動物(reptiles),依頭部顳骨(temporal bone)上是否有開口或開口的數目及位置高低,可將爬行動物分為四類:
※顳孔(temporal fenestrae)的作用是讓強大的頜()肌附著,因此,顳孔的有無、數目和位置決定了該動物的咬噬方式,也就間接地影響到動物的許多行為和生理特徵,所以,以顳孔的有無、數量、高低來區分爬行動物是非常科學而合理的一件事。
1.      ()弓類(Anapsid):即頭骨沒有顳骨開孔,為較原始型的爬行動物,例如龜鱉類與存在於二疊紀、三疊紀已滅絕的早期爬行動物。
2.      ()弓類(Synapsid):即有一個顳骨開孔(顳顬孔),位於頭骨較低的位置,周圍的骨片包括了眶後骨、顴骨、鱗骨。這一類型主要包括已滅絕的似哺乳爬行動物及後來由牠們發展成的哺乳類動物(mammals)
3.      ()弓類(Diapsid):即頭骨有兩個顳骨開孔(顳顬孔),其中一個開孔的位置與單弓類相同,另一個開孔的位置則較高,周圍的骨片有眶後骨、頂骨、鱗骨。這一類型的爬行動物包括了蜥蜴、蛇、鱷魚以及已滅絕的恐龍與翼龍和恐龍的獸足類所衍生的鳥類。
4.      (調;闊)弓類(Euryapsid):即顳骨開孔的位置在較上側,為眶後骨、頂骨、鱗骨所圍繞。牠出現的年代稍晚,推測是由雙弓類的下方之一的顳骨開孔消失而形成。這一類型的代表動物為蛇頸龍(plesiosaurs)與魚龍(ichthyosaurs)


01. 爬行動物的演化(圖中畫成灰色的動物,代表已經滅絕的物種)
陸龜(Tortoises)
海龜(Turtles)
      
無弓類(Anapsid)
蛇頸龍(Plesiosaurs)
魚龍(Ichthyosaurs)
       
上弓類(Euryapsid )
哺乳類動物(Mammals)
      
單弓類(Synapsid)
鱷魚、蜥蜴、蛇、恐龍、翼龍、鳥類、喙頭蜥
       
雙弓類(Diapsid)


※魚龍、蛇頸龍、翼龍均不屬於恐龍家族。

1.        恐龍類群親緣關係:

     

02. 恐龍類群的分類─大分為蜥臀目恐龍以及鳥臀目恐龍。





A. 始盜龍(Eoraptor)是原始的蜥臀目恐龍(Eoraptor, an early saurischian)

 B. 賴索托龍Lesothosaurus)是原始的鳥臀目恐龍

(Lesothosaurus, a primitive ornithischian),

C. 蜥臀目恐龍,骨盆腸骨(ilium)恥骨(pubis)坐骨(ischium)的排列

D. 鳥臀目恐龍骨盆腸骨(ilium)恥骨(pubis)坐骨(ischium) 的排列



03. 始盜龍與賴索托龍骨盤的差異;

紅色─腸骨(ilium)橘色─恥骨(pubis)灰色─坐骨(ischium)







04. 展場的面板─左邊為蜥臀目恐龍,右邊為鳥臀目恐龍。(Photo by Frank)

網友們很值得上科博館有關恐龍廳恐龍分布的網站:

emuseap.nmns.edu.tw/digiVR/zoom_0.html

此網站將科博館恐龍廳分成以下十個部份:

(1)     恐龍類群親緣關係:
(2)     腔尾龍類群(以竊蛋龍為例)
(3)     ()龍類群(以迅掠龍(=伶盜龍)為例)
(4)      鳥臀類的覆甲龍(恐龍世界的坦克車,以真板頭龍=包頭龍為例)
(5)     劍龍的骨架
(6)     鳥臀類─緣飾龍類群(以三角龍的頭部化石為例)
(7)     蜥臀類的獸足類群(以展場中央的機械暴龍親子為代表!)
(8)     蜥腳龍類群(以圓頂龍為例)
(9)     蒙古暴龍頭部骨骼的真實化石及未定名的小暴龍化石
(10)    戶外以真實比例製作的暴龍與五角龍




05. 科博館恐龍廳展場展示的部分恐龍標本。

(1) 右上 圓頂龍   (2) 上中 暴龍親子  (3) 上左 竊蛋龍

(4) 左下 真板頭龍 (5) 下中 劍龍      (6) 下左 兩隻伶盜龍攻擊棘鼻青島龍





06. 恐龍廳展場部份景觀,最前方為機械暴龍親子,後排由右往左分別是真板頭龍模型、劍龍骨架、三角龍頭部化石複製品;戶外的暴龍與五角龍也大致清楚可見。(Photo by Frank)

當時恐龍廳展場這些項目的設計佈置,不知是彙集了多少人的巧思而達成的精彩創作!接下來就依此順序說明:



    進入恐龍廳之前,左手邊的櫥窗主要展示的是侏儸紀時期的恐龍們,最前方迷惑龍=雷龍,是一隻機械恐龍,30年來一直不時的低下頭來帶給小朋友驚喜。實在是高明的設計手法,利用小小的空間,表達出迷惑龍=雷龍20幾公尺高的神奇效果。






07. 通道櫥窗展示的迷惑龍,迷惑龍的頭部會伸下來和小朋友打招呼。

(Photo by Frank)







08. 通道櫥窗右前方展示的是一隻迷惑龍=雷龍。(Photo by Frank)
迷惑龍(Apatosaurus)雷龍(Brontosaurus)
1.   學名是「騙人的蜥蜴」,因為牠的人字形骨很像滄龍,因此譯為「迷惑龍」,但一度曾被誤認為是另一種恐龍,而另有雷龍(Brontosaurus)之名,意思是「雷聲蜥蜴」。
2.   雖然後者較為人知,但由於前者被命名的年代較早,根據規定同種物種仍以先命名的為有效物種名。
3.   迷惑龍與梁龍有血源關係,但體重更重,體型更短小狀碩。
4.   迷惑龍的頭小而扁,有點兒像馬,嘴內有著像木栓般的牙齒,頸部肌肉發達。身軀厚重,四肢長度相當。(腕龍的前肢明顯的長於後肢,導致腕龍的體形與長頸鹿相似。)
5.   重量相當於四、五隻大象。只有拇指有爪。
6.   古生物學家認為迷惑龍在遇到危險時可能以後腳站立,仰賴體型的優勢來恫嚇敵人。
迷惑龍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蜥臀目
蜥腳亞目
蜥腳下目
梁龍科
體長2127公尺
高約5公尺
重約25公噸
植食性
四足行走
侏儸紀晚期
美國
墨西哥



09. 迷惑龍(Apatosaurus)雷龍(Brontosaurus)

迷惑龍體長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網頁http://www.ngtaiwan.com/157392127公尺。

此圖為1993在高雄展出的【世紀恐龍國際巡迴大展】賣的一套恐龍紀念郵票中的一張。



Jurassic World - Dead Apatosaurus Scene - HD 1080p
(2015年科幻電影《侏儸紀世界》中受重傷的迷惑龍)






10. 生活於侏羅紀晚期之迷惑龍=雷龍。






11. 通道櫥窗左前方兩隻為虛形龍(=空骨龍);左後方的是劍龍。(Photo by Frank)
虛形龍( Coelophysis)
1.   又譯「空骨龍」,學名意思為「中空的骨頭」,是演化出現時間最早,又廣為人知的恐龍。
2.   體型類似瘦長的大型鳥類,狹窄的頭部就像鸛,頸部呈S型,骨骼薄壁而中空;和鳥類不同之點包括皮膚上長著鱗片,長長的顎部長著牙齒,以及前肢有三根指頭。
3.   對虛形龍而言,較大型的肉食性動物永遠是潛在的危機,群居生活則能使牠們避開威脅。當食物短缺時,虛形龍有可能會殘殺同類或吃掉自己的幼小恐龍。
The Age of the Dinosaur Dawns | Walking with Dinosaurs in HQ | BBC
(1999BBC製作播映的最昂貴的紀錄片《與恐龍共舞》第一集恐龍的黎明時代裡面的片段)
影片中小隻的是虛形龍;大隻的是板龍。事實上這兩種恐龍不太可能碰面!
因為板龍雖然是生存在三疊紀時期最大的植食性恐龍,但是化石發現於歐洲;而虛形龍雖然一樣生存在三疊紀晚期,但是化石發現在美洲。



12.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中虛形龍的化石骨架。
虛形龍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蜥臀目
獸足亞目
角鼻龍下目
虛形龍科
長約3公尺
高約1公尺
重約30公斤
肉食性
兩腳行走
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美國




13. 英國BBC精心製作的6集《與龍共舞》影集中的虛形龍( Coelophysis)


2. 腔尾龍類群(以竊蛋龍為例)
腔尾龍類群:
古生物學家將獸足類群的恐龍分為三類:
1. 合尾龍類群(斑龍類)
2. 食肉龍類群(異特龍類、鯊齒龍類)
3. 腔尾龍類群(腔尾龍類、細顎龍類=美頜龍類、似鳥龍類、慢龍類、竊蛋龍類、奔龍類、暴龍類)
1.   竊蛋龍(Oviraptor)學名為「偷蛋賊」,因初次挖掘時發現牠疑似正侵襲原角龍巢中的蛋,後來發現其實那是牠自己的巢。
2.   竊蛋龍是一種類似鳥類的獸足類,但具有奇怪的頭部。
3.   強壯而無齒的顎部前端為角質的嘴喙,嘴的上下前端突出兩個尖銳的骨質尖角,頭上有冠。
4.   除了頭部之外,竊蛋龍身體的其他部分就較像獸足類恐龍了肌肉發達、手上有三根指爪、腳上有三根腳趾。
竊蛋龍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蜥臀目
獸足亞目
猛龍下目
偷蛋龍科
長約2公尺
高約1公尺
重約30公斤
肉食性
兩腳行走
白堊紀晚期
蒙古
 



14. 科博館展場的竊蛋龍(Oviraptor)之一(館方圖片)

Oviraptorid fights to protect nest | Planet Dinosaur | BBC
(竊蛋龍母親奮勇保護卵巢中的蛋|行星地球|BBC)
影片拍得生動好看,難怪2013726日放上YOUTUBE後至今有1527萬人次點看!可是體重20公斤的竊蛋龍居然能嚇退體重57噸的暴龍?
一隻真正的體型應該似火雞的竊蛋龍,竟然能擊退兩隻體型似非洲象的暴龍?這讓我的腦子相當的迷糊了?







15. 由展場上方觀看的竊蛋龍復原標本及骨架,。(Photo by Frank)




16. 科博館展場的竊蛋龍(Oviraptor)之三。


竊蛋龍它不只是在孵蛋,同時還會不時的叼回食物來餵養這些小恐龍,牠有所謂親子照應行為。---程延年博士

竊蛋龍-是小偷,還是慈祥的母親 ?
  竊蛋龍最早是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於1920年代在中亞地區發掘之旅時所發現,當時其骨骸是在一窩被認為是原角龍蛋的旁邊,或許是天性吧,人類總會聯想到出現在好東西旁的傢伙,都是不懷好意,因此當時的科學家便認為這種恐龍正要偷取別的恐龍的蛋,所以就以竊蛋龍命名,並沿用至今。1993年,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在另一次中亞洲地區發掘之旅時,發現部份恐龍蛋窩中的蛋有竊蛋龍的胚胎,因此過去一直認為是原角龍的蛋,其實是屬於竊蛋龍的。更重要的是發現一隻竊蛋龍蹲伏在一窩蛋上的化石,其姿態和今天的鳥在孵蛋時十分相似。由於新化石証物的發現,竊蛋龍一夜之間便由小偷成了慈祥的母親!
圖文來源:




17. 護蛋姿態的竊蛋龍(Oviraptor)模型。


3.()龍類群(迅掠龍=伶盜龍,Velociraptor)

1. 迅掠龍學名為「敏捷的強盜」。迅掠龍的奔跑速度應該沒有獵豹(Cheetach)那麼快,但牠們除了奔跑還能跳躍。
2. 迅掠龍可能是單獨掠食的恐龍,但化石證據顯示牠們可以獵食比牠們體型要大許多的動物,這點可由1971年蒙古沙漠出土著名的迅掠龍攻擊原三角龍(Protoceratops)化石得知。
3. 牠們可能也以竊蛋龍(Oviraptor)甚至哺乳類、蜥蜴或昆蟲為食。
4. 迅掠龍主要的攻擊武器是鐮刀形的第二腳爪,牠會向前擺動腳爪進行「剪刀手」式的攻擊,當牠跳到獵物身上能以爪鉤住獵物的獸皮,不斷的搖動腕關節直到獵物被砍成重傷為止。
5. 迅掠龍已經演化得適應蒙古地區乾燥的氣候,身材矮小卻是個兇猛的掠食者。
迅掠龍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蜥臀目
獸足亞目
猛龍下目
奔龍科
體長約2公尺
身高約1公尺
重約20公斤
肉食性
兩腳行走
白堊紀晚期
中國
蒙古


18. 迅掠龍(=伶盜龍)的頭部復原圖,請注意覆蓋皮膚的是毛髮(fur)而非鱗片(scale)。迅掠龍具有毛髮(fur)2007年九月發現的化石才證實的。

The Truth About Velociraptors
(有關迅掠龍(=伶盜龍)的事實)




19. BBC《與龍共舞》影集中的迅掠龍(=伶盜龍)


20. 科博館展場的兩隻機械迅掠龍(2004年時,向日本KOKORO公司買的兩隻電動機械恐龍,當時共花了600萬臺幣),正在攻擊棘鼻青島龍化石標本。
(Photo by Frank)
※迅掠龍(=伶盜龍)是恐龍演變成鳥類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21. 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圖。(圖中所繪的恐龍並沒有按照實際大小)




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拉丁文屬名後之西元多少年,為發現出土的年份。)
始盜龍(Eoraptor) 黑瑞龍(Herrerasaurus) 美頜龍(Compsognathus)維加鳥(Vegavis IAAI1992) ⇒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1996)強壯原始祖鳥(Protarchaeopteryx1997)尾羽龍(Caudipteryx1998鄒氏尾羽龍 ; 2000董氏尾羽龍)蒙古伶盜龍 (Velociraptor2007)中國獵龍(Sinovenator) ⇒千禧中國龍鳥(Sinornithosaurus1999)小盜龍(Microraptor2000趙氏小盜龍2003顧氏小盜龍)脅空鳥龍(Rahonavis1998) 始祖鳥(Archaeopteryx1861)  孔子鳥(Confuciusornis)中國鳥(Sinornis) ⇒神翼鳥(Patagopteryx) ⇒鴿子(Columba)



Are Birds Modern-Day Dinosaurs? | National Geographic
(是否現今的鳥類就是現今的恐龍?|國家地理雜誌頻道)







22. 鄒氏尾羽龍(展場有化石的複製品,掛在牆上。)






23. 展場的中華龍鳥及鄒氏尾羽龍化石複製品。(Photo by Frank)




24. 展場的中國千禧鳥龍化石複製品及聖賢孔子鳥標本。

中國千禧鳥龍是第一個被確認能夠分泌毒液的恐龍。

(Photo by Frank)




25. 展場的中國千禧鳥龍復原標本。(Photo by Frank)




26.顧氏小盜龍,榮登2003123日英國的綜合科學期刊《自然》封面。



Microraptor | Flying Dinosaur | Planet Dinosaur | BBC
(介紹顧氏小盜龍|能夠飛翔的恐龍|行星地球|BBC)




顧氏小盜龍(Microraptor)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蜥臀目
獸足亞目
馳龍科
體長0.8公尺
重約1.5公斤
肉食性
用兩對翅滑行
白堊紀早期
中國
遼寧

※迄今發現的第一種四翼恐龍

4. 鳥臀類的覆甲龍(真板頭龍Euoplocephalus)

真板頭龍-恐龍中的坦克車

  真板頭龍是甲龍家族中的一員,外型十分粗壯,重量可達2公噸。牠最明顯的特徵是背部披著一層具有彈性的堅甲帶,穿插其中是各種以不同排列方式的盾牌狀、脊板和剌狀等結構。甚至於脖子和面頰上也有各種的剌狀物。至於尾巴末端更特化成一棒狀物,可以在受到威脅時,揮動重棒給予反擊。真板頭龍有一個長寬等長的頭,而且覆蓋著一層骨板,甚至眼皮也是骨質化。真板頭龍主要生活在晚白堊紀時期的北美洲一帶。

圖文來源:







27. 真板頭龍(Euoplocephalus)與甲龍(Ankylosaurus)體長之比較圖。





28. 真板頭龍(Euoplocephalus)的化石骨架。


恐龍與史前動物圖鑑》

P.60…侏儸紀也出現了第一群具有堅甲和護板的鳥臀類恐龍,也就是甲龍類群和劍龍類群。

劍龍155144 mya(million year ago 百萬年前)

真板頭龍7670 mya



P.106…白堊紀中期和晚期出現了厚頭龍類群及三角龍等角龍類群。

恐龍與史前動物圖鑑》






29. 展場有關真板頭龍的面板資料。(Photo by Frank)




30. 展場真板頭龍的頭部化石複製品。(Photo by Frank)





31. 展場的真板頭龍。

5.  劍龍(Stegosaurus)

1.   學名為「有屋頂的蜥蜴」,因為在頸部、背部及尾部有向上突起的大骨板而得名。
2.   劍龍頭的最前端是有層角質覆蓋的無齒嘴喙,嘴喙的後方有許多牙齒;尾巴的末端有兩對長骨釘。
3.   在已知具有骨板的恐龍中,劍龍的骨板是最大的一種。背上壯觀的骨板功用為何?目前存在三種推論:
1是有助於吸熱、散熱調節體溫之用
2是可以在遇到敵人攻擊時,充血變色來嚇阻敵人
3炫耀吸引異性
4.   劍龍類共有15種成員(例如沱江龍、肯龍、華陽龍、小盾龍)分成兩科,所有的劍龍都是植食性動物。


32. 展場的劍龍骨架。(Photo by Frank)
劍龍的一些基本資料:
分類
體長身高體重
食性
行走方式
生存年代
發現地
鳥臀目
裝甲亞目
劍龍下目
劍龍科
體長約9公尺
身高約4公尺
體重約2公噸
植食性
四足行走
侏儸紀晚期
北美洲




33. 1993年科幻電影《侏儸紀公園》中之劍龍。




.


34.展場有關劍龍之說明。

5.   劍龍亞目是出現於晚侏儸紀並延續到白堊紀初期的植食恐龍。牠們四足行走﹔背部長有直立的骨板或骨棒,尾部後端具有骨質刺棒兩對﹔薦部神經節巨大,形成指揮身體後部尤其是尾巴和後肢運動的"第二腦"

6.   劍龍亞目的代表有中國四川的沱江龍,牠背部的前半部具有被板,後半部卻具有扁錐狀的骨棒。




he Smell of Prey - Walking With Dinosaurs - BBC
(獵物的味道—與恐龍共舞—BBC) 是指影片中暴龍嗅到劍龍的味道







35. 維基百科的劍龍與1.80m成人的比較圖(劍龍共有15種,像沱江龍肯龍、華陽龍、小盾龍等,其中以劍龍的體型最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我曾任教於陽明大學,是一名教生命科學教了快三十年的老師,許多內容,班班相同,年年流轉,教了快三十年早已深植腦海中。約8年前因病退出教壇後,發現有些生命科學的事已開始逐漸慢慢淡忘了,不由得想起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MacArthur)的名言“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目前唯一沒變的是對生命科學的喜好與熱誠,有靈感時塗塗鴉一些心得和網友們分享 這是Blogger的緣起。

網誌存檔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