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科博館地球環境廳芸芸眾生展場參考資料10之10 鞍馬山霧林 南湖圈谷


科博館地球環境廳芸芸眾生展場參考資料1010

May & Frank編寫

鞍馬山霧林

南湖圈谷 

臺灣自然生態系之三:鞍馬山霧林




0. 展場的鞍馬山霧林面板之一。

伐木丁丁  鳥鳴嚶嚶




1. 展場鞍馬山霧林的部份造景圖左前方為人立起來的台灣黑熊圖上方為滑翔中的白面鼯鼠。




2.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鞍馬山的位置(位於圖中央上方圖片來源:http://trail.forest.gov.tw/PHOTO/RA/0300003/01/0300003_MAP.jpg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由於位置鄰近中央山脈,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是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伐木林場,涵蓋範圍有雪山山脈西南向主要稜線的後段地帶,海拔由三千公尺的小雪山走向西南的鞍馬山、船型山及稍來山,一直延伸到海拔一千公尺的稍來溪溪谷,佔地將近四千公頃,是台灣幅員最為遼闊的森林遊樂區,由於位處高山雲霧氣候帶,氣象變化萬千,是享受原始森林風貌的極佳去處。本區涵蓋暖、溫、寒三種森林帶,各有獨特的森林生態體系,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而成為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區內設有鞍馬山、稍來山、船型山及小雪山等四個遊憩據點,可供健行、觀景、賞鳥之用。根據調查有六十七種鳥類分佈於本地,國寶級的鳥類藍腹鷴亦常在林間出現,是中部最富盛名的賞鳥勝地,本區因為夜間無光害,特別適合賞星,因此也是中部地區觀星的極佳場地。


鞍馬山霧林的植物:




3. 江某(Schefflera octophylla )及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的面板。





4. 鵝掌柴=鴨腳木=江某=八葉五加。

學名: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1894 鵝掌柴(鴨腳木;江某;八葉五加)

(1.)    鵝掌柴為常綠中喬木,樹幹皮灰褐色,有觀賞價值高的掌狀複葉與長葉柄,小葉 6~12 片,小葉在幼樹時有缺刻的邊緣,長大變成全緣葉,形如鴨腳,故又名鴨腳木。

(2.)     鵝掌柴分布臺灣平地至中海拔的山區,生長快速,喜好陽光。開花時間在每年10~12 月,白綠色的小花很多,成團長在樹頂,可吸引蝴蝶棲息。每年3月至4月長出漿質的核果,成熟時黑紫色,吸引成群的野鳥前來啄食。

(3.)    鵝掌柴的木材髓心充實,材質細緻白軟,光澤而有清潔感,往昔作為木屐、木製便當盒的材料。

文字來源:





5. 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




6. 左邊為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7. 巒大八角(Illicium tashiroi)及西施花(Rhododendron ellipticum)的面板。




8. 巒大八角(Illicium tashiroi)





9. 杜鵑花科的西施花(Rhododendron ellipticum)





10. 裡白瘤足蕨(Plagiogyria glauca)的面板。




11. 裡白瘤足蕨=臺灣瘤足蕨(Plagiogyria glauca)





12. 無柄地星(Geastrum sessile)的面板。




13. 無柄地星(Geastrum sessile)




鞍馬山霧林的動物:




14. 展場的台灣山椒魚(Hynobius formosanus)

(1.)   臺灣特有種,平均身長6公分,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部20003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地帶,目前只發現在合歡山及能高山區。

(2.)   山椒魚(又名土龍)屬於兩棲綱有尾目,褐色的身體散佈著黃褐色的斑點。

(3.)   為冰河時期孓遺物種,也因這特殊的歷史,使台灣成為山椒魚科在北半球分布的最南線。

(4.)   且多居住海拔1300m以上的山區溪澗(海拔最高記錄可達3650m)喜棲習於高山低溫處,住溪底石塊下。

(5.)   較恐龍早1億年出現,在地球存活了3億年,是現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

(6.)   分類地位:兩棲綱 Amphibia

                有尾目 Caudata

                小鯢科 Hynobiidae

                山椒魚屬 Hynobius

(7.)   冬天為生殖季節 生活史歷經 卵→蝌蚪→成體。




15. 台灣山椒魚。






16. 面板上的帝雉(Syrmaticus Mikado)




17. 帝雉(Syrmaticus Mikado)。左為雌鳥;右為雄鳥。


(1.)    帝雉,屬大型雉雞,又名黑長尾雉為台灣特有種。 雄鳥體長(含尾羽) 約97公分,體重約1100公克;雌鳥比較小,體長約55公分 ,體重約700公克。分佈於海拔二千公尺至三千二百公尺的原始針葉林,草原混生地帶。

(2.)    性隱秘、機警、安靜,常於雨後濃霧時或晨昏時分沿著於坡度較陡峭的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亦曾見於箭竹林等濃密樹叢中。以蕨類嫩芽、球根、漿果及昆蟲為食。

(3.)    為世界瀕危鳥類,被列於國際動物保護聯盟的紅皮書中。

(4.)    帝雉領域性強,所以除了在繁殖季時,很少有二隻以上同時出現的情形。營巢於樹上窟窿裡或地上,以草莖等做粗糙的巢座。

藍腹鷴與帝雉之比較表


帝雉
學名
Lophura swinhoii
Syrmaticus mikado
英文名
Swinhoe's Blue Pheasant
Mikado Pheasant
特有性
台灣特有種
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II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II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外形主要差異
藍腹鷴腳紅色
雄鳥全身羽色偏暗藍色或者黑色,尾羽中央兩根白色且上背為白色。
雌鳥全身大致為暗褐色,全身無白色斑點,下腹V字形斑為暗褐色。
帝雉腳綠褐色
雄鳥全身羽色偏暗藍色或者黑色,具有兩條白色翼帶且尾羽有白色橫斑。
雌鳥全身大致以褐色系為主,背部與腹部滿部許多白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斑點及白色「v」形的斑紋。
為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
其他名稱
紅腳仔山雞、雉雞、烏尾雉、藍鷴
黑長尾雉、海雉、烏雉




18.  藍腹鷴 (Lophura swinhoii) 鳥和雄鳥(20070616 大鞍山區 sch 攝)↑




19.  帝雉(黑長尾雉)Syrmaticus Mikado雌鳥(20070730塔塔加 sch 攝)↑




20.  藍腹鷴腳紅色頭部為暗藍黑色,具有白色羽冠。

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 雄鳥(20070616 大鞍山區 sch 攝)↑





21. 藍腹鷴(Swinhoe's Pheasant),腳為紅色。

名稱: 藍腹鷴 ( 山雞或哇雞 )

學名: Lophura Swinhoii ( 雉科 )

特性: 身長 71 公分 . 留鳥 , 台灣特有種 , 稀有。

習性: 性隱秘 , 非常怕人 , 喜棲原始闊葉林下 。

分布: 2300 公尺以下原始闊葉林。





22. 面板上的虎鶇及臺灣田鼠。




23. 鞍馬山霧林的虎鶇(White's Ground Thrush)

(1.)    學名:Zoothera dauma全身大致黃褐色,羽毛邊緣有新月形的黑色鱗狀花紋,看起來就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因此得名

(2.)    嘴褐色,腳為肉褐色,腹部中央白色,無黑斑。飛行時翼下有兩條白色寬帶,可資鑑別。

(3.)    習性:屬普遍冬候鳥及過境鳥,於秋末(1011)出現,滯留至翌年4月才離開。主要分佈於中海拔山區之陰暗的闊葉樹林底層,通常單獨出現於平地濃密的樹林底層、果樹林地面或旱田。

(4.)    以昆蟲為主食,好吃蠕蟲、蚯蚓、水蛭或蝸牛。常在樹下翻開枯葉,覓食匿於其下之小昆蟲。性情十分機警、有良好的保護色,飛行緊貼於地面,很少見其在樹林上飛翔。






24. 鞍馬山霧林的虎鶇。







25.鞍馬山霧林展場的虎鶇(ㄉㄨㄥ)




26. 面板上的茶腹鳾。

本島唯一具有頭朝下倒立行走本事的鳥類,能由樹木較低處一路迴玄覓食至樹頂。覓食時會發出細微之敲擊聲,並經常仰頭觀測四周,由其在倒立時最為常見。

茶腹鳾是一種棲息於落葉樹林及公園地方的留鳥,常於老樹上築巢。以昆蟲種子子及堅果為食。其英文名稱 nut-hack 指此種鳥類常把堅硬的果實楔在樹的一些縫隙內,然後用把堅果慢慢打開。 此外,與其他鳾科鳥類一樣,牠們能夠頭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樹。──維基百科




27. 茶腹鳾(Sitta europaea)





28. 面板上的白面鼯鼠。




29. 展場的白面鼯鼠。




30. 鞍馬山霧林裡的白面鼯鼠。

(1.)    台灣的飛鼠有小鼯鼠,大赤鼯鼠及白面鼯鼠三種,他們都是夜行性動物,屬於囓齒目,松鼠科,腹側有滑翔皮膜摺收,能夠由上往下滑翔,所以叫會「滑翔的松鼠」比較貼切,今次貼的這隻是最可愛的一種,叫白面鼯鼠。

(2.)    早年原住民常把白面鼯鼠當成主要的獵物之一,現在反而是保護鼯鼠最有力的一群人,如果您有機會在各地的森林國家公園駐足數日,夜遊時說不定有機會遇上他俏麗的身影,台灣山地有這麼美麗的動物生存,忍不住要說一句:「台灣有你真好!」。





31. 鞍馬山的山桐子和黃腹琉璃鳥。






32. 白鼻心。


(1.)    學名: Paguma larvata taivana

(2.)    英文名稱: Formosan gem-faced civet

(3.)    動物科名: 靈貓科

(4.)    特有性: 臺灣特有亞種

(5.)    動物食性: 吃果實、小型無脊椎動物,食性是雜食性,除了鼠類、鳥類、昆蟲,蝸牛外,頗喜食多汁之果實。

(6.)    動物棲地: 樹林中下層

(7.)    重要特徵:身體略為圓胖,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頸部顏色較黑,由額頭至鼻端有一條明顯的白色縱帶,眼睛上下延伸至耳下的部分亦各有一塊白斑;後頸、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後半部為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趾爪銳利。

(8.)    習性:以中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為主,棲息地以闊葉林為主。為夜行性動物且善於爬樹

(9.)    肛門附近具臭腺,遇敵時會釋出異味驅之。




33. 臺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1.  台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族語:Duma胸前的

   V字型斑紋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

2.  台灣黑熊體長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

   與溫帶地區的亞洲黑熊不同,台灣黑熊不冬眠

3.  牠的頷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狀,

   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稱呼。

4. 台灣黑熊不僅會爬樹,也會游泳,牠們也許看來笨拙,但牠們奔跑的速度每

   小時達30-40公里,可以輕易超過人類。

4.  台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雖然牠們吃昆蟲、小動物、甚至腐肉,但牠主要的

   食物是植物,主要吃葉子、花苞、水果、植物的根。─文字來源:維基百科




34. 展場的臺灣黑熊。





臺灣自然生態系之四:南湖圈谷




35. 展場的面板文字。




36. 南湖圈谷展場的面板。




37. 展場的南湖圈谷。




38. 南湖大山的上圈谷。




南湖圈谷的植物:




39. 展場風剪效應下的玉山圓柏。




40. 受風力作用而造型奇特的玉山圓柏。







41. 展場的南湖杜鵑面板。




42. 滿山遍野的南湖杜鵑。


(1.)    南湖與雪山地區疑似同樣擁有冰河遺跡,圈谷(或冰斗)地形相當顯著,碎石與岩屑地面積廣大,為台灣二處著名的寒原之鄉。這二個地區保存了為數眾多的高山寒原植物,尤其是南湖山區的高海拔植物更達百種以上。在台灣的高山植物中,大部分種類皆可在此找到,故南湖山區可說是台灣高山植物的寶庫,而南湖圈谷一帶的高山植被尤其可觀。

(2.)    概言之,南湖山區主要的花季有二次,首先是春季的南湖杜鵑及玉山杜鵑,然後是夏季的南湖柳葉菜和其他小花。南湖杜鵑及南湖柳葉菜皆是此區特產,同樣屬於稀有植物,特別值得注意。南湖杜鵑見於審馬陣草原及五岩峰一帶,數量雖多,台灣山區其他地方卻看不到了。南湖柳葉菜分布於南湖東峰、北峰的碎石坡和上圈谷、下圈谷的裸露地,屬於冰河孑遺的寒原植物。

(3.)    在南湖圈谷的野花之中,南湖柳葉菜名氣最大,南湖山莊附近的南湖紫雲英為本區特有植物,台灣山芥菜分布於下圈谷溪流沿岸,南湖附地草見於南湖大山、下圈谷、北峰、南峰的岩縫。另外常見玉山蒿草、高山毛蓮菜、高山倒提壺、玉山石竹等野花。上圈谷的玉山石竹約在8月中旬盛開,數量多得嚇人,而下圈谷的玉山石竹數量少一些。南湖碎雪草見於上、下圈谷之間的西向坡,似乎偏愛岩屑地,南湖大山與南峰叉路口附近亦有,這裡的南湖碎雪草常與南湖蒿草混生,二者與同屬台灣山區的稀有物種。

(4.)    圈谷的玉山圓柏名聞遐邇,因為它們的樹形千變萬化,分布很廣,數量又多。玉山圓柏適於攝影表現,而南湖圈谷確是拍攝圓柏的好地方。山屋附近幾棵圓柏頗有看頭,南湖溪沿岸的圓柏長得高挺,寒原地帶南緣屬於圓柏的大本營,而分布最多之處是東北峰的坡面。就密度而言,下圈谷的圓柏比較疏散,上圈谷的圓柏則相當密集。




43.  展導志工夥伴─鄧戍雄先生拍攝的玉山圓柏佳作。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HGVGvEaGFRkztLEKWiUhWyhPIGw7JGwb/article?mid=15282&next=14871&l=f&fid=8




44. 南湖杜鵑與後方的南湖東峰。








45. 南湖柳葉菜是南湖山區最具代表性的草本野花,以木質化的深長主根立足於海拔 34003600公尺的岩屑地,是珍稀的「孓遺植物」。


盛夏之時,山坡上可以發現岩縫裡綻開著豔麗的野花,這就是享有盛名的南湖柳葉菜。南湖柳葉菜屬於稀有的冰河孑餘植物,為南湖山區特有的匍匐性草本野花,生長於海拔3,400~3,600公尺的岩屑地,每年七月前後盛開,分布於下圈谷、上圈谷、南湖東峰和北峰的碎石坡、南湖大山與東峰之間的寒原地帶。南湖柳葉菜植株低矮,花形頗大,呈粉紅色或紫紅色,白天時花朵開展,夜晚則呈閉合狀態。性喜陽光,東峰南側有一片碎石坡,正好處於向陽面,成為南湖柳葉菜最理想的生境。






46. 南湖柳葉菜的花。





47. 面板上的尼泊爾籟簫。




48. 尼泊爾籟簫的花。

「尼泊爾籟簫」花序外圍有七層白色花瓣似的總苞片,其實真正的花朵僅是聚集在中央部位的小小黃花群。







49. 面板上的早田氏香葉草。




50. 早田氏香葉草是以早田文藏博士為名的高山植物。





51. 扇羽陰地蕨(Botrychium lunaria)的面板資料。





52. 扇羽陰地蕨(Botrychium lunaria)



南湖圈谷的動物:






53. 面板上的長鬃山羊。




54. 展場的臺灣長鬃山羊。



55. 臺灣長鬃山羊(Naemorhedus swinhoei)


(1.)    是台灣特有種的動物,也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由低海拔200公尺的小山,一直到高海拔之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等高山附近,都可以找到台灣長鬃山羊的足跡

(2.)    型態特徵:頭及軀幹長80-114公分,尾長約6.5公分,體重25 -35公斤。全體為深褐色,背頸中央一帶為黑色。腮、喉部和上頸為淺黃褐色,雌雄皆有一對洞角,呈圓椎狀,頂端尖銳且略向後曲,終生不脫落。

(3.)    食物:喜食植物及草,如冷杉、鐵杉、圓柏的葉子,以及芒草、咬人貓等。





56. 信義熊蜂(Bombus formosellus)的面板。

(1)  信義熊蜂南湖柳葉菜的授粉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我曾任教於陽明大學,是一名教生命科學教了快三十年的老師,許多內容,班班相同,年年流轉,教了快三十年早已深植腦海中。約8年前因病退出教壇後,發現有些生命科學的事已開始逐漸慢慢淡忘了,不由得想起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MacArthur)的名言“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目前唯一沒變的是對生命科學的喜好與熱誠,有靈感時塗塗鴉一些心得和網友們分享 這是Blogger的緣起。

網誌存檔

追蹤者